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新型职业农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新型职业农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点击数:1363    更新时间:2018-5-8

“从这上面看,咱们村挺规整啊!”4月25日,宁安市沙兰镇和胜村的村民王青龙看着无人机航拍的屏幕感慨地说,从小在这长大,还是第一次从这个高度看他们的村子,这也是牡丹江市农广校第一次将无人机培训带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第一次带到农民的田间地头。除了战略用途,近年来,民用无人机在植保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被很多地区运用,尤其在防治病虫害喷洒农药上,一亩地无人机只要一分钟就能喷洒完成,并且授药均匀节省农药,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人工喷洒,利用螺旋桨气旋喷洒可以让农作物叶子背面也能授药……听着这些新知识,农民们愿意暂时放下紧张的播种时间,因为“思路”比“技术”更重要,想发展,得有新思路。

备耕播种,每年都有新变化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穿过沙兰镇再一路向北往和胜村,时坡时缓的自然地貌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农田,忙着播种的农机在广袤天地间移动,撒下这一年的希望。

今年50岁的高云生是土生土长的和胜村人,一直种地为生,自家地少,小舅子家却是村里的种粮大户,这不,将近30垧地等着集中播种,今天他过来帮忙。说到农业方面的培训和扶植,高云生有啥说啥:“在备耕之前要是能给做做土壤检测、看看土壤都缺什么肥就更好了,我们农民也好购买更适合的种子、化肥。”高云生说,根据土壤情况选对化肥,也能从根本上预防土地板结的问题。再就是生产过程中,苞米要授粉的时候,容易出现“黑穗病”等病虫害,他希望要是真出现这种情况,能得到及时的指导,特别是一些新型的病虫害,农民们没见过,反应不及时的话收成可要受影响了。

种了30多年地的高云生也是从这几年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你看这两块地打垄的宽度就不一样,这个新式的起垄90宽,能种两趟,一垧地保株10万株,以前是这种60宽的,只能种单趟,一垧地保株才7万株。”今年新尝试的打垄方法就是刚刚在培训中学来的。

相比高云生这样的“老一辈”农民,今年33岁的王青龙作为后起来的一代,更看重在学习培训中汲取“思路”。“培训之后整个思路都改变了 ,现在‘老三样’肥基本都不用了,改用微生物肥。”王青龙说,自己父辈那时候根本没有培训,完全靠自己的经验摸索,连用肥量都靠自己掂量,现在农民参加培训后,都知道秋收之后土地要深翻,开春早打垄、早下肥,提高土地积温,这样能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生长期缩短半个月,对市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就非常大了。”王青龙说。

职业培训,重在引导新思路

“通过培训,真的不光是学到了农业技术,更学到农业发展的思路。”参加过培训班的王青龙学了种植技术、副业、网络智能农业等,但他最看重怎么能让农民得到实惠,“要集体化行动,不能再单打独斗了,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后肯定是大趋势。”王青龙说,培训的是思路,回来还得靠自己迈开步子,得马上有动作,希望通过自己和其他年轻人的带动,早点儿把合作社成立起来。“如果我们拿几千垧地去和种子、化肥的供应商谈价格,肯定能谈下来,这就省去了中间多个代理环节,让农民备耕省下不少钱,真正给农民实惠。”王青龙介绍说,像他这样30垧地以上的“大户”在和胜村能超过50户,哪怕他们先联合起来也行。

在另一个地块,陈长伟正在抓紧播种,连停下来说几句话都舍不得,他也同样表达了成立合作社的强烈愿望,“我们一家两家的单独备春耕,根本省不下钱,还得是大伙抱团一起谈。”和王青龙一样,他们都是正在成长起来的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要发展现代农业,正需要他们。

多年来,和胜村主要种植苞米和大豆,如果以苞米为基础成立合作社,那么像灯笼果等经济作物也可以渗透进来。更熟知沙兰镇情况的宁安农广校校长谭荣文说,在学习培训的事儿上,以前是“我们让农民学”,现在是“农民主动学”,这些年在学习需求上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以前是学技术、学信息,现在农民对种地环节的培训需求已经不大,他们更渴望掌握怎么加工、怎么销售,从而延长产业链,此外就是整合资金,从贷款备耕到吸引“外资”进行转变,让别人来参与农业生产的投资。

在农业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新需求的带动下,牡丹江市农广校在培训培育的内容上也更侧重做好政策体系方面的服务,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带头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等……“假如沙兰镇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在形成规模,同时也需要大型合作社引导,解除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牡丹江农广校的相关负责人说,只要敢于求变,新型职业农民们肯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农业新路

信息录入:行政部    责任编辑:行政部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版权所有: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任何形式转载或复制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张肃公路(213)线25公里处(路南)  电话:0936-8211669
    ICP备案号:陇ICP备14001337号